全國融資擔保行業發展與監管工作推進會在安徽省召開
發布者:銀川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融資擔保行業加快發展的意見》(國發〔2015〕43號)有關精神,交流推廣安徽擔保模式做法與經驗,部署融資擔保行業發展與監管工作,2015年12月8日,融資性擔保業務監管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在合肥召開全國融資擔保行業發展與監管工作推進會。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長陳樹隆出席會議并致辭。
陳樹隆簡要介紹了安徽省情以及區位交通、產業基礎、科技創新等方面的情況。陳樹隆指出,融資擔保是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有效手段,對穩定實體經濟增長和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安徽省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融資擔保模式,著力推進政策性擔保體系建設,創新“4321”新型政銀擔合作和稅融通業務模式,著力防范化解潛在風險,努力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全力扶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發展。陳樹隆強調,安徽省將認真學習本次會議精神和各兄弟省區市的好經驗、好做法,進一步完善新型融資擔保模式,加強金融創新,健全行業監管體系和再擔保體系,優化融資擔保經營環境,持續推進我省融資擔保行業的穩定健康發展。
銀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通報了全國融資擔保行業發展現狀。他強調,要認真貫徹握國務院部署精神,正確認識和準確把握當前形勢對行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著力推動政策性、政府性擔保機構建設,用好政府支持融資擔保的資源,確保省級再擔保機構的政策性、專注性和特殊性,設計好補償政策,推動銀行分擔風險,共同促進融資擔保業健康發展,為解決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難融資貴做出積極貢獻。
安徽省擔保集團總經理錢力介紹了以政策性定位為前提、以擔保體系為依托、以新型政銀擔合作機制為核心的安徽擔保模式具體做法和經驗。特別是2014年以來推出的“4321”新型政銀擔合作機制,是安徽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又一項改革突破,也是安徽擔保模式的再提升、再發展,得到了國務院和銀監會等國家有關部委的充分肯定。自2015年年初啟動新型政銀擔業務以來,截至2015年11月末,新型政銀擔業務共放款215億元,服務企業4280戶,戶均502萬元。從實踐來看,體現出“四增三降”。“四增”,即通過新型政銀擔業務支持,受保企業新增利潤23億元,新增稅收12億元,新增就業6.7萬人,小微企業貸款獲得率增加5個百分點;“三降”,即企業年化擔保費率下降至1.5%以下,切實控制了融資成本,戶均貸款規模由原來的2000萬元左右下降至500萬元左右,確保了普惠政策惠及更多的小微企業,擔保體系成員代償率下降,有效控制了風險。希望通過與擔保同行的交流切磋,博采眾長,砥礪前行,共同推進融資擔保行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安徽省政府金融辦主任周建春、工行安徽省分行副行長陳澍分別圍繞支持政策性融資擔保發展,加強行業監管和工行安徽省分行積極推動政銀擔合作等內容在會上作了交流發言。國務院秘書二局、財政部、農業部、融資性擔保業務監管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各省級融資擔保機構監管部門、省級再擔保機構、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融資擔保業協會負責人參加會議。
文章來源:《中國擔!冯s志